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机关党委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交流

不忘初心 持久奋战

——《论持久战》案例研究学习报告

国际经济关系司党支部第二党小组

   1938年五六月间,为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观点,系统阐述党的抗日持久方针,毛主席撰写了《论持久战》。这部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指南。

   一、《论持久战》撰写的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论持久战》撰写之时,日军侵华已近7年,全国性抗战近10个月,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最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极其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看,日本始终坚持企图灭亡中国并征服亚洲的“新大陆政策”,不仅试图通过战争获得局部利益,而要通过局部侵略向全面侵略发展,吞并中国乃至亚洲。美英法德意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均从自身战略和利害考虑,奉行势力均衡和实用主义,对日本采取“中立”和“不干涉”的绥靖政策,助长日本侵华气焰;对中国采取两面政策,一方面表示同情支持中国抗战,给予中国一些物质援助,以牵制日本;另一方面又希望牺牲中国部分权益,同日本达成妥协,以维持其在远东殖民统治旧秩序。苏联因1936年11月日德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公开反苏反共,以及日本全面侵华进一步威胁到其利益,为了利用中国战场拖住日本,在抗战初期,给中国提供了主要支持。

  从国内看,七七事变前,中国仍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国共两党之间,矛盾和斗争都十分激烈。七七事变后,国内阶级矛盾让位给中日民族矛盾,国共两党转变为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但国民党政府仍寄希望于美英等国制裁日本,调停中日战争。共产党抗战最早、最坚决、也最积极,但军事抗战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和上海等地区,规模、范围和投入都比较有限。

  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大形势下,国内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亡国论,认为战必败;一种是速胜论,认为依赖外援可迅速结束战争。为了驳斥这两种观点,毛泽东同志撰写《论持久战》,明确指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中国持久的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

   二、《论持久战》的重大意义

  《论持久战》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必胜信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意义重大。

  《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深入总结实践经验教训,形成重大理论思想观点,是毛泽东理论创新的重要特点。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人民进行了坚决的抵抗斗争,形成了一系列经验教训,成为毛泽东深刻分析总结和理论提升的重要基础。1958年7月,毛泽东在会见非洲青年代表团时指出,“以后,我们就得到了教训,知道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是应该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后来一结合就灵了,就打胜仗了”。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队伍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能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了一套在中国行之有效的战略思想和理论指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论持久战》是构建抗日战争国内国际统一战线的政治引领。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顺应时代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3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全国人民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1937年七七事变翌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1938年五六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提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并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积极为构建国际统一战线做好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考虑“在外交上建立太平洋反日阵线,把中国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苏联及其他可能的国家也各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又把日本人民运动也作为一个战略单位,形成一个使法西斯孙悟空无处逃跑的天罗地网,那就是敌人死亡之时了。...这丝毫不是笑话,而是战争的必然的趋势。”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海外发行英文版的序言中写到,“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孤立战争的观点,历史已指明其不正确了。”从联合苏联,到积极争取美英法及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和国家,结成广泛的国际反法西斯同一阵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能够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论持久战》是坚定人民群众历史发展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指南。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等论断,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民众,实行人民战争。与国民党坚持的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采取的单纯由政府和军队抗战的片面路线不同,中国共产党坚持最大限度调动和组织全国力量投入抗日洪流,极大激发了广大抗日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等丰富多彩的草根战法,演绎出“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无处不战、无时不战”的全民抗战全景。抗日游击战争迅猛发展,在战略防御阶段,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而且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推动抗日战争转向战略相持。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逐渐取代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在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战场逐步转向运动战,成为全面反攻的战略基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也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成为全民族的中流砥柱。

   三、《论持久战》的历史启示

  80多年过去了,《论持久战》这部著作对我们在新时代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谋划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道路,进行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战争,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坚定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全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同时,妥善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统筹研究部署,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

  二是必须坚持初心和使命,坚持人民至上。《论持久战》充分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磨难而淬火成钢,正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面向中外媒体记者时就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还反复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汇集起不可战胜的人民力量。

  三是必须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统一战线,从来不是为了好看、为了好听,而是因为有用、有大用、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说到底,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大国战略博弈加剧,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要深刻领会运用《论持久战》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精髓,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开放合作,分析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变与不变,分清敌我友和矛盾关系的转换,充分认识统一战线的多元性,于不同中找相同,相同中找不同,辩证看待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在彼此矛盾和共同利益间寻求平衡,在外围矛盾中寻求共同利益机会,精准施策,增强理念、文化和利益捆绑,营造有利于我发展的外部环境。

  四是必须增强战略定力,做好对美持久战准备。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借重盟友体系和国际机制,对我全方位遏制围堵,凸显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要深刻领会《论持久战》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充分认识到中美博弈也将必经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虽然斗争更为复杂激烈,甚至短期内难以看到转机,但只要把握大局大势,保持战略定力,保持和发扬伟大革命精神,集中精力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增强必胜信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时与势就在我们一边。只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利用多双边财经对话机制推动互利共赢合作,我们一定能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实现战略反攻,以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新的世界发展格局,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21年07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