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机关党委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学习园地

《我与共和国财政》征文——
砥砺奋进七十载 铿锵前行踏新程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德昌县财政发展综述

  70年来,德昌财政紧扣发展主线,主动服务大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锐意进取,在收支总量、管理改革、保障能力等方面走出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如期释放了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红利,谱写了德昌财政发展的辉煌新篇章,有力保障和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70年来,德昌财政历经了与改革开放相对应的四个重要时期:1978年-1992年包干制财政体制,1992年-1998年分税制财政体制,1998年-2012年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2012至今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在每个阶段的改革中,德昌财政改革始终站在县域改革的前沿,是社会经济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每一个时期的财政体制改革都出色地完成了阶段性历史使命,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和保障性作用。70年来,德昌财政始终坚持以党在不同时期的理论为指导,既吸取先进经验,又不照搬照抄,充分结合德昌实际,增强了财政收支的“公共性”,财政收入由“取自家之财”走向“取众人之财”,财政支出由“办自家之事”走向“办众人之事”。财政管理从零基预算、部门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实行公务用车管理改革和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国库支付制度、公务卡结算、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预决算等财政信息实现定点、按时、定期“全公开”,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透明度得到了全面提升。强化全域绩效预算管理理念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已初步构建起以项目支出为主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二、财政蛋糕越来越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70年的发展历程中,德昌县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举措,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综合财力显著增强,全县可支配财力迅速扩大。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建立和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展步伐加快,全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1950年-1952年三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112.3万元,1978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217.8万元,到2018年的55568万元(其中,税收性收入完成3886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9.94%。非税收性收入完成1670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0.06%),较1978年增长255倍,年均增长18.49%,收入质量明显提升。2018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总量为21239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1978年的456.4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193098万元,较1978年增长423倍,年均增长16.32%,全县一般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由1978年的211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10752万元,支出总量在2003年突破亿元,2012年突破10亿元两道关口。财政综合实力的不断壮大,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县夯实了基础。

  三、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征管更加高效。德昌县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利改税到工商税制改革,从费改税到营改增,从国税、地税分设到国税地税合并,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70年。经历多次税制改革后,形成了一套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互配合的多税种、多环节、多层次征收的税制,税基全面拓宽,税收职能作用得到全面加强,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大幅度提高。1949年赋额为13.07万元,1978年德昌县工商税税收收入仅为130.86万元,2018年德昌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性收入完成38867万元(全县税收收入已达76841万元),较1978年增长271倍。德昌县财政收入由一个依靠上级补助的“吃饭型”财政,逐步转变为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依法征税的税收县。与此同时,税收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70年风雨历程,70年沧桑巨变,税收体制改革印刻下德昌县开拓进取的坚实足迹。

  四、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不断优化。70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抓投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促跨越的理念,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优势,抢抓各种投资政策机遇,坚持不懈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支撑大发展。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0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90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3000万元,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6.6%、47.0%、36.4%,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5.2:38.4:36.4。民营经济增加值49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1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2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1元。70年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大幅攀升,全县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质量显著提升,全县人民逐步朝着共同富裕方向迈进,实现了由贫穷走向温饱,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五、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德昌县70年的农村改革就是围绕这一宗旨而展开的。70年来,德昌县农村改革取得了多方面历史性突破,积累创造了多方面改革经验。195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44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41万元,工业总产值8万元)。1978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6515万元,粮食总产量5.99万吨。70年来,德昌烟叶、蚕桑、蔬菜、林果、花卉等特色支柱产业全面快速发展,核桃、枇杷、桑椹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建成,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德昌桑椹”“建昌板鸭”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果桑之乡”已成为德昌的重要名片。2018年,德昌县农业生产总值213000万元,较1978年增长23.69倍,粮食总产量9.97万吨,肉类总产量2.46万吨,畜牧业产值91000万元,烤烟产业收入25800万元,蚕桑产业收入34000万元,蔬菜产业收入48000万元,林果产业收入102000万元,劳务产业收入132000万元。70年来,德昌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户家中电视机、手机等基本耐用消费品全面普及,汽车、空调、电脑等用于提高生活品质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

  六、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财政民生更加给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财政的主要职能转变为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加大支出力度,更在保障性安居工程、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70年来,德昌财政始终秉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民生投入不断加大,1980年-1998年德昌县投入文化广播、教育、卫生事业的“两项资金”160.05万元,2018年全县十项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投入资金30312万元,2018年民生投入较1980年-1998年18年民生总投入增长255倍。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德昌县就业和收入分配、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扶贫工作、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福祉不断增进。

  7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70年来,德昌财政砥砺奋进,铿锵前行,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支出重点转向公共领域,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实现从“吃饭”型财政迈向公共财政的大跨越。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财政改革之路依然漫长,财政体制改革亟待攻坚,面对挑战,唯有坚定信心,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强化资金监管,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能在改革发展道路上再创新辉煌,早日实现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

作者: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财政局  白俊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  2019年09月29日